中俄签订过的界约文件

Posted by Admin on January 11, 2022

  本文所列内容为广泛意义上的中俄,即包括1949年前的中华民国和更早的清朝,同时也包括苏联和更早的沙皇俄国。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分别作为上述前者与后者最大的衣钵继承者,不管是从疆域范围还是从人口、文化和经济等领域都是改朝换代最大的受益方,当然应该把下面这些条约囊括进来。我们不能一提历朝历代的辉煌、光鲜的一面就说这是中国(广义上)的,一提历朝历代各种战乱纷争、对人口的屠戮、对文化的践踏、丢失的国土就说这是中国(狭义上)之前某个朝代的事,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下面历史文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一、《尼布楚条约》


  签订于1689年9月7日。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从西方法律的角度上讲,这是一份平等条约(双方共同商议签订的,不存在谁强迫谁),实际上这是一份不平等条约,清朝从此割让贝尔加湖以东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俄国,在该条约上,“中国”二字第一次在国际外交文件中出现,并指代清朝。
  签订条约前,清朝的康熙帝派兵从瑷珲起兵,三天时间攻入雅克萨,俄军首领托尔布津被击毙,俄军部队伤亡惨重,只好派戈洛文为大使,主动来谈判。当时清朝面临噶尔丹入侵,急于从东北的摩擦中脱身出来,俄国当时正在与土耳其交战,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并签订条约。打了胜仗,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索额图回朝向康熙帝回命,托尔布津和他的部队回去则受到了沙皇彼得一世的嘉奖。由于条约没有约定外兴安岭的待议地区是北支还是南支,所以有了下面这张图。
test
  条约签订以后,沙俄不再把精力放到西伯利亚的东线,全力向西扩张,最终获得了波罗的海的的圣彼得堡,把最初的莫斯科大公国改名俄罗斯帝国,彼得一世自称大帝。康熙皇帝则三次亲征噶尔丹,稳定了清朝统治。
test

二、《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分别签订于1727年9月1日和1727年10月21日。彼得大帝之后,沙俄由叶卡特琳娜一世掌权,清朝这边康熙病逝,雍正继位。这两个条约继《尼布楚条约》大致明确东段两国边界之后,主要签订内容涉及到中段的国界,双方在边境进行了48场谈判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后又紧接着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最终规定双方以额尔古纳河至沙必那依岭为界,东起额尔古纳河,中经恰克图附近的楚库河(赤奎河),西迄唐努乌梁海地区西北角的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的边界走向,中间树立界碑,因此沙俄获得了外蒙北部的大片疆土。清朝损失大约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恰克图条约》主要是对双方通商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三、《阿巴哈依图界约》和《色楞额界约》


分别签订于1727年10月24日和1727年11月8日,在上面两个条约的签订前提下,清朝和沙俄继续在两个条约中规定了恰克图以东至额尔古纳河的63个界标和恰克图以西至沙毕纳依岭的24个界标。
test
  上面为鸦片战争前签订的五个主要条约,在签订完之后,沙俄的主要精力和方向不在西伯利亚地区,和清朝的通商也恢复正常,双方过了一段安生的日子。在清朝封禁东北的政策下,东北几乎没有人烟,鸦片战争以后,俄未享有五口通商之利,沙皇尼古拉一世在清朝道光末年命令大量迁移百姓到黑龙江地区,事实上,清朝在咸丰初年已经丧失了对黑龙江以北疆土的实际掌控。

四、《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


  签订于1851年8月6日。通过该约,沙俄获得了在伊犁、塔尔巴哈台两地区进行商业贸易。主要有贸易免税、拥有领事裁判权和实质上的租界等特权,从西北陆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俄国可专派管贸易之匡苏勒(即领事)官照管。中俄双方在两地通商,彼此两不抽税。俄国商人在两地犯罪,由俄国领事究办,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俄商可在伊、塔建造贸易亭(即商站,亦称贸易圈),用以住人、存货;住站俄人不受中国政府管辖。

五、《瑷珲条约》


  签订于1858年5月28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放弃领土所有权最多的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当时清朝正忙于平息太平天国运动,咸丰朝廷上下无暇北顾,清朝代表奕山在条约上签字。后来沙皇尼古拉二世指示阿穆尔当局对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三万五千居民)驱赶、虐待和屠杀,“伤重者毙岸,伤轻者死江,未受伤者皆投水溺亡,骸骨漂溢,蔽满江洋。”
test

六、《天津条约》


  签订于1858年6月13日。包括《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法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承诺对俄国开放7处通商口岸,扩大陆路通商。同时给予俄国人在华特权,犯事按俄国法律审判,允许俄国传教士传教。由两国派员查勘“从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

七、《北京条约》


  (其中包含《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11月14日。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躲在热河的咸丰派恭亲王奕䜣谈判并签订,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有效,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40万平方公里永久归予俄国所属。至此沙俄获得远东地区的天然不冻港,清朝永远失去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疆土。

八、《中俄勘分东界约记》和《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


  签订于1861年6月28日。该条约十《北京条约》的补充文件,因为清朝勘界使臣成琦鸦片犯瘾,到吉林城补充鸦片,将立牌事宜托付俄方勘界代表包办,致使条约中少了“乌”字等7座界牌。乌字牌的遗漏,使中国丧失了罕奇海岸的主权。因此,俄国与朝鲜半岛隔图们江相连,获得侵略朝鲜的立足点,并封锁中国通过图们江出日本海的通道。

九、《中俄陆路通商章程》


  签订于1862年3月4日。通过这个通商章程,俄商在中国边界百里内免税;“小本营生”的俄商可在蒙古各地免税自由贸易;俄商货物从陆路运至天津,进口正税“按照各国税则三分减一”;运往天津、通州的俄国商货,经张家口时可留十分之二在当地销售,一方面免纳子税,另一方面进口正税同样三分减一;俄商从张家口贩运土货回国只纳子税(2.5%),免纳出口正税。这些规定不仅赋予俄国一系列商业特权,并开始了陆路通商减税的恶例,各国侵略者后来纷纷效尤,造成中国税收上的严重损失。

十、《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签订于1869年8月13日起。又名《塔城议定书》,其中含有三个子约:《科布多界约 》、《乌里雅苏台界约 》、《塔尔巴哈台界约 》。同治三年,沙俄强行占领之前康熙帝打败准噶尔丹所占得土地,伊犁九城被毁。割占外西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和斋桑淖尔(今斋桑泊)南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十一、《中俄珲春东界约》和《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


  签订于1886年10月12日。附件为《俄国关于中国船只出入图们江口事的照会》,光绪十二年,清朝派吴大澂去沙俄谈判,吴大澂此次仅勘明自图们江口土字牌至兴凯湖的中俄边界,后来出现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是黑瞎子岛问题。

十二、《里瓦几亚条约》


  签订于1879年10月2日。该条约的签订背景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同治回乱,导致清朝在新疆的统治基础几乎完全丧失,直到1876年9月至1877年12月陕甘总督左宗棠平叛收复新疆,沙俄才把伊犁归还中国,但伊犁南之特克斯河流域及斋桑湖以东的土地割给俄国。并且中国赔偿兵费500万卢布。

十三、《伊犁条约》


  签订于1881年2月24日。又称《中俄改订条约》、《圣彼得堡条约》,附件为《改订陆路通商章程》。划失了霍尔果斯河以西及斋桑湖以东的地区。通过此约及以后的勘界议定,把中国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俄国。中国对沙俄的赔偿从《里瓦几亚条约》的500万卢布上升到900万卢布。

十四、《中俄条约》


  签订于1896年6月3日。又称《中俄密约》、《御敌互相援助条约》或《防御同盟条约》,沙俄以中俄共同防日为名,利诱贿赂李鸿章与其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外交大臣罗拔诺甫秘密谈判。条约共6款,主要内容是:
如果日本侵占俄国远东或中国、朝鲜领土,中俄两国应以全部海、陆军互相援助; 缔约国一方未征得另一方同意,不得与敌方签订和约; 战争期间,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 为使俄国便于运输军队,中国允许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至海参崴。铁路的修筑和经营,交华俄道胜银行承办; 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皆可在此路运送军队和军需物资; 本约自铁路契约批准之日起,有效期15年,期满前双方可商议是否续约。 虽然是抗日政策,然则从此中国东北地区也逐渐沦为沙俄的势力范围。

十五、《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


  签订于1896年4月。在签订《中俄密约》后,沙俄遂派财政部次官拉曼诺甫与清政府驻俄、德等国公使许景澄谈判具体的筑路细节。1896年9月20日,沙俄又擅自单方面颁布了一个《中东铁路公司章程》,决定将来中东路与俄国国内铁路秩序、规章制度完全一致,还规定了沙俄在中国铁路沿线的特权。沙俄获得了中东铁路特权以后,就可以把扩张的手更深入地伸向东北的南部腹地。

十六、《旅大租地条约》和《旅大租地续约》


  分别签订于1898年3月27日和1898年5月7日。《旅大租地条约》规定把旅顺和大连湾沿海租给俄国25年作为军港使用。主权理论上依然属于清朝,但是其整个管理全部由俄国处理,只不过俄国在当地的行政长官不能使用总督等头衔。关于陆地上归属俄国管理的地域条约里没有作明文规定,只是说要由全权大臣在条约签订后讨论规定。条约期满后可以延长。1904-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原俄国租界,《旅大租地条约》被《朴次茅斯和约》取代,条约中规定的俄国租界由日本接收。《旅大租地续约》规定俄国可修筑一条从哈尔滨至旅顺口的东清铁路(即中东铁路)支线,既今日之京哈铁路沈哈段和沈大铁路。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中苏联又根据此条约获得了旅顺的租借权以及大连商港的优先权。这些特权一直到1955年才结束。

十七、《满洲里界约》


  签订于1911年12月20日。清朝在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即将崩塌的前夕,沙俄再起吞并之心,该条约共计使中国丧失领土1400多平方公里,后来苏联于1929年控制该地区的阿巴该图洲渚,直至2005年中俄边界才完全解决该问题。

十八、《中俄蒙协约》


  签订于1911年11月3日。又称《恰克图条约》,北洋政府为换取沙俄支持,于1913年11月5日与之签订了《中俄声明文件》5条和《中俄声明另件》4条承认沙俄对外蒙古的实际控制权,沙俄承认中国对外蒙的主权,但中国不得设立治所,驻军和移民。原来清朝对外蒙的主权变为宗主权。自此,外蒙开始自治,走向独立。
  通过逼签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领土是沙俄贯用的侵略手段,但它从来不以条约中所得到的利益为满足,继续通过修改条约和曲解条约以勒索新的侵略权益。
  1919年7月25日,列宁领导下的苏联发表了《苏联第一次对华宣言》,废除沙俄对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1920年9月27日苏联再次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除重申第一次宣言主要內容外,同时建议中苏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但1924年斯大林掌权以后,反悔,否认之前的宣言。
test

十九、《奉俄协定》


  签订于1924年9月20日。该协定主要是围绕中东铁路的权益及管理运行等问题,奉系军阀和苏联双方达成的相关约定。

二十、《伯力会议议定书》


  签订于1929年12月22日。因为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废除之前中俄之间的各种不平等条约,导致奉系军阀张学良在中东铁路上过度相信嘴炮蒋介石的承诺,在中东铁路问题上向苏联武力索要未遂,反而被苏联远东军打到东北,张学良被迫接受苏联《停战议定书》,苏联收复中东铁路的权益。后来没多久,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华战争开始,中东铁路的问题就搁置,不了了之。

二十一、《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签订于1945年8月14日。在日本战败之前,中华民国同苏联达成该条约,最主要内容是承认外蒙古可以自由选择投票独立。苏联承诺退出中国东北和新疆的兵力部署。但在该条约稍早前几个月,同盟国美国、英国、苏联达成的《雅尔塔协定》并未明确苏联在中国的特权该如何处理。在中华民国未参会的情况下,《雅尔塔协定》中涉及东亚的问题实际偏向于苏联,苏联原本的野心是吞并中国东北、日本海的北方四岛、旅顺港,直逼日本本土。苏联方面坚持要求中国(中华民国)政府官方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布公告承认外蒙古独立),并通过旅顺和大连港将其割让给苏联关东州,并赋予苏联管理中东铁路以及中国境内矿山,工厂和其他工业企业的全部权利。由于同盟国和国民政府都急切盼望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帮助打击日本关东军,所以最终蒋介石同意了该条约。1950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与苏联外长维辛斯基互换照会,声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二十二、《中苏国界东段协定》


  签订于1991年5月。除黑瞎子岛和阿巴该图洲渚两块争议地区,其余约4200公里的边界线走向已经确定,中方基本实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方一侧岛屿(包括珍宝岛)划归己方,保留了经黑瞎子岛外侧在两江水域的航行权,以及经图们江口的出海权。

二十三、《中俄国界西段协定》


  签订于1994年9月3日。该条约约定了中俄西部边界线长度为54公里,全线以阿尔泰山分水岭为界。

二十四、《关于中俄国界线东西两段的叙述议定书》


  签订于1999年12月9日。该条约为彻底否定了,承认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此外,还将大片未经签约而被沙俄强占的领土永久性地划归俄国,包括1953年联合国大会表决裁定为中国领土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约1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贵州省面积),还包括《瑷珲条约》都承认是中国领土的江东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面积的3倍多),以及自金代开始即归中国管辖、在《中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划归中国的库页岛(7.6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面积)。这个条约的要害是,它使中国永远丧失了约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包括外蒙),相当于40个台湾。而这些土地,曾是列宁曾经三次发表政府声明要归还给中国的部分。

二十五、《中俄边界东段补充协定》


  签订于2004年10月14日。中国要回了300多平方公里有争议的土地,和清朝丢失的国土面积相比九牛一毛都不如。中国实际上放弃了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边界附近的半个黑瞎子岛的主权要求,换取俄方转交两个很小的江心岛的控制权。俄罗斯承认黑瞎子岛的半个交给中国。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4300多公里的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
test
  本文参考自维基百科、凤凰网等汇编而成。